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议心理因素在灵动政治课堂中的开发①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聚焦点与着力点。教育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做好“传道”,致力培养学生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素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聚焦点与着力点。教育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做好“传道”,致力培养学生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素质。当前,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业已由教本变为学本,注重使用丰富鲜活、时效性强的生活案例呈现问题,创设问题发生的情景,以循循善诱、曲径通幽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主动顺应教育改革,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回归思政课堂本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

笔者研究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课堂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体验探究主要特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创设情境体验为载体,以参与互动探究为手段,以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关键,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知识因素、技能因素之外,心理因素在灵动政治课堂构建与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因素指的是知识因素、技能因素以外能够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自尊自信、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它在教学、育人方面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揭示:一个人的成功一部分依靠知识因素、技能因素,另一部分还要依赖于心理因素。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催化”作用,深入研究心理素质在灵动政治课堂中的开发。

一、发挥灵动课堂优势,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切实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突出德育实效。因为,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是一个人理想、信念的问题,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挥灵动政治课堂的自身优势,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塑造高尚道德品质,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比如,在讲授《共圆中国梦》一课时,笔者通过创设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从个人追梦到国家圆梦的伟大历程,最终认识到共圆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这种认同感与自信心又反作用于学生的自身学习,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二、调动多方面教学资源,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心理状态。由于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停留在考试及格、完成作业任务、不受责罚等浅层次的水平上。对此,思政课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调动多方面教学资源,经常对学生开展学习目的教育,分析国内、国际形势,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懂得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开拓型,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这样,学生才会把自身学习同国家需要、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把国家的需要变成自己奋力学习的自觉要求,从而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挖掘灵动课堂吸引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阐述过兴趣对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应有意识地全面、细致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确保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众所周知,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唤起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渴求,增强他们对思政课堂的兴趣。因此,我们在灵动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创设情境,设置探究环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尤其是一些时效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我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既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又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展示,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真的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0/1227/517.html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审美力、情感力和创新力 ——以运城师专舞蹈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