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读本》栏目设置[06/29]
- · 《情感读本》收稿方向[06/29]
- · 《情感读本》投稿方式[06/29]
- · 《情感读本》征稿要求[06/29]
- · 《情感读本》刊物宗旨[06/29]
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袁志明,是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的一名鼓师,从事戏曲打击乐伴奏已经有近40 年的时间。从过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我觉得打击乐是一个非常神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袁志明,是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的一名鼓师,从事戏曲打击乐伴奏已经有近40 年的时间。从过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我觉得打击乐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它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兴奋、运动感和成就感,于是我觉得有必要把我对打击乐的认识和理解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和交流。那么以下就我对打击乐最直观的感受做一个详尽的论述。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大观园中一朵璀璨的鲜花。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才有戏曲文化,独一无二的艺术彰显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戏曲的乐队特殊而重要,它是整个舞台的“半曲戏”。整个乐队由打击乐和文乐组成,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武场”和“文场”。文场和武场各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在舞台演出伴奏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场主要由各种民族管弦乐器所组成,主要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扬琴、二胡、笛子、唢呐、笙等等,还引进了西洋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以及合成器,为传统的戏曲伴奏增添了不少色彩。武场主要由边鼓、大堂鼓、小堂鼓、大锣、铙钹、小锣、云板、马锣、撞钟、碰铃、以及云锣等多种打击乐器构成。打击乐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响组合,统称为“锣鼓经”,加上文场音乐的完美配合,服务于整场戏曲演出,掌控整个演出节奏,配合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演员的表演,很好地营造了浓厚的舞台演出气氛。
一、掌控演出节奏,统一舞台调度
戏曲打击乐的第一个艺术功能就是掌控舞台的演出节奏和统一舞台调度。演出节奏贯穿于整个戏曲表演中,节奏指音的强弱、长短、轻重等规律性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语音要素。由于打击乐器没有音符的高低,属于“噪音”音乐系列,因此要我们操作者很熟练地掌握轻重、缓急和整个节奏的变化,对我们从事打击乐的工作者来说要求极高,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熟练的专业知识。伴奏的技巧也是随着经验的丰富而提高的。打击乐能够很好地将乐曲中情感的波动生动地表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表现力。戏曲演员的舞台节奏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舞台的音乐节奏,甚至是打击乐的节奏。比如楚剧《打金枝》里面唐皇和皇娘第一次上场时,在轻松的楚剧曲牌“柳青娘”中伴着小打出场,随着音乐节奏在九龙口亮相,鼓师就需要很好地掌握演员的出场节奏,配合演员亮相;又比如在金殿一场,皇帝在楚剧曲牌“大登殿”的音乐声中夹着打击乐慢长锤出场,显示皇家强大的气场以及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打击乐配合演员不同的出场方式,显示了打击乐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非常鲜明的节奏性。打击乐节奏的变化同时带给人们心理上的节奏体验。激昂的节奏使人感到振奋;舒缓的节奏让人感到沉静和安逸;欢快的节奏让人感到美好;沉重的节奏则使人感到压抑和郁闷等等。
在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中,特别是戏曲乐队中,鼓师我们俗称“打鼓佬”,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师工作时也叫“司鼓”,是整个戏曲舞台演出的指挥。鼓师统一舞台调度,指挥演员上下场,配合演员表演以及开关大幕、二幕等。因为戏曲中无论是拉弦乐、管乐还是打击乐,都是在鼓师统一的指挥下进行的,所以音乐的演奏、舞台的调度、演员的表演要想统一在一个合理的节奏下,都需要鼓师完整掌控。鼓师不仅决定着打击乐的使用,同时还掌握着整场戏曲演出的节奏,对戏中人物情感的表现、舞台气氛的营造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戏曲打击乐的第二个艺术功能就是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演员不仅仅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表演技能,还得在表现人物性格上下苦功夫,演人物性格是戏曲表演之灵魂,是“悲”、是“喜”、是“疯”,还是“癫”,在表演时离不开打击乐伴奏的大力协助。戏曲打击乐能够充分发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促进了人物情感的表达。
(一)楚剧《驭马记》是根据莎士比亚名作《理查三世》改编的,为了表现武王这个凶险歹毒、贪婪无耻的反派人物形象,在凶杀他大哥那一场,我大胆启用了在楚剧中很少用到的大道锣和大金钹,在大堂鼓低沉的伴奏下使场面整个显得阴森、黑暗、无情,残酷而又充满血腥味的感觉暴露无遗,然后在无伴奏下听到“嘿嘿嘿”空灵而恐怖的笑声中落幕。打击乐的伴奏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助推了人物性格的刻画。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1/0115/532.html
上一篇:论朱彝尊爱情词的醇雅深挚 ——以“国朝佳构
下一篇:具象油画创作中色彩与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