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读本》栏目设置[06/29]
- · 《情感读本》收稿方向[06/29]
- · 《情感读本》投稿方式[06/29]
- · 《情感读本》征稿要求[06/29]
- · 《情感读本》刊物宗旨[06/29]
中职校传统文化读本编写实践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读本编写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提高。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完
一、读本编写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提高。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进一步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分学段有序推进: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1]立足本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当前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下一代增强文化自信与国家自信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现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逻辑。[2]
笔者所在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高中生相比,中职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无论是阅读和写作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较少。学生所接触到的古代诗文仅限于中小学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课外内容很少涉猎,很多学生家里没有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有书籍的家庭一般也仅限于古典四大名著或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教辅材料。学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多,掌握得更少,很难自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无法很好地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二、读本编写前问卷调查
笔者对学校2018、2019两个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传统文化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在收到的813份有效问卷中,问卷结果显示60.64%的同学表示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或者比较感兴趣,69.62%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历久弥新,应该得到传承,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和自信%的同学还认为传统文化有些内容与现代时代脱节,跟不上时代潮流。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弃其糟粕,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上,79.46%的同学表示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另外也有45.02%的学生从《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文化类节目中接触过传统文化,而对传统文化典籍的系统阅读比较少,更谈不上系统的学习。
在学习传统文化内容上,83.39%的同学表示希望了解自身修养方面的内容,65.44%的同学希望了解关于处事方法方面的内容,54.86%的同学想要学习关于诚实守信等品德方面的内容,其他还有关于爱岗敬业、立志报国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也占有很高的比例。
三、读本编写实施
依据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具体指敬业、发展、主动、责任、执行、品德、协作和形象等方面品质的培养。
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开发了一套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贴近中职教育,适合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阅读资料《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诗文内容要脍炙人口,便于诵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诗文还要具有明确的思想性,能够体现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敬业奉献等内涵,符合时代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部分具体篇目如下:
修身篇:①《离骚》节选(屈原)②《蝉》(虞世南)③《爱莲说》(周敦颐)④《卜算子 咏梅》(陆游)⑤《墨梅》(王冕)⑥《大学》节选(《礼记》)⑦《诫子书》(诸葛亮)⑧《朱子家训》(朱柏庐)等。
立志篇:①《长歌行》(汉乐府)②《观沧海》(曹操)③《行路难》(李白)④《苔》袁枚⑤《孟子》两篇(孟子)⑥《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⑦《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朱熹)⑧《立志》(王守仁)等。
诚信篇:①《咏史四首 其一》(卢照邻)②《昔齐攻鲁》(左丘明)③《论语四则》(孔门弟子)④《曾子杀彘》(韩非子)⑤《商鞅立木取信》(司马迁)⑥《文侯与虞人期猎》(刘向)⑦《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⑧《贾人食言》(邹弢)等。
敬业篇:①《蜀相》(杜甫)②《蜂》(罗隐)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④《咏煤炭》(于谦)⑤《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其一》(林则徐)⑥《己亥杂诗 其五》(龚自珍)⑦《孟子见梁惠王》(孟子)⑧《后出师表》(节选)(诸葛亮)等。
方法篇:①《放言五首 其三》(白居易)②《泾溪》(杜荀鹤)③《观书有感两首》(朱熹)④《易经》节选(周文王)⑤《大瓠之种》(庄子)⑥《君子善言》(荀子)⑦《中庸》节选(《礼记》)⑧《后生才锐》(陆游)等。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1/012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