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读本》栏目设置[06/29]
- · 《情感读本》收稿方向[06/29]
- · 《情感读本》投稿方式[06/29]
- · 《情感读本》征稿要求[06/29]
- · 《情感读本》刊物宗旨[06/29]
诗意栖居的江南美学 ——读《江南美学读本》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因为喜欢江南文化,总希望能够找到江南美学方面的书籍。常常满怀期望,却总是失望。网上突然发现《江南美学读本》一书,喜出望外!这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海庆主编的关
因为喜欢江南文化,总希望能够找到江南美学方面的书籍。常常满怀期望,却总是失望。网上突然发现《江南美学读本》一书,喜出望外!这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海庆主编的关于江南美学重要研究成果的集中荟萃。举凡江南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都有所涉及。虽有不同手笔,也有不同风格,但在编者的统揽全局下,都被纳入该书建构的江南美学体系之中。手捧书卷,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深感其体大虑周的旷达和谨小慎微的精致。
美学概念是“舶来品”。作为一种基本的美学原理,将其系统地运用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这应该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本书。按照西方的理论,美学应该是感性学,是研究一切人的感性思维活动、感性认知、感性心理的学科。人们对于江南的审美,首先来自对诗情画意的感性认知。面对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灵韵、江南女子的婀娜,最容易激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思考。移步换景、移情入境,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可以说人们对江南的印象,基本上都是从审美角度定位的。日积月累起来的深情厚谊,也无不与江南的审美有关。因此,建构江南美学乃天经地义,也势在必行。
在作者看来,江南美学就是把江南的审美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感性学。而且提出,这种感性学的最高形态就是意境。开始时对其立论感觉有些突兀,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因为江南最明显的特色就是诗意的栖居,那么作为诗歌美学最高境界的意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江南美学的核心要义。诗代表着江南,江南也是诗里的江南。人们提到江南,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白居易的《忆江南》、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徐志摩的《沪杭车中》、汪国真的《江南雨》等。青砖、黛瓦、雨巷,梦牵、魂绕、柔情,杏花春雨的江南,水墨氤氲的江南,江南就是诗和远方。意境作为江南美学的范畴,这里的“意”和“境”,并不是彼此分割、互不相关,而是紧密相连,浑然一体。这里的“意”是因为“境”的激发而形成的“意”,这里的“境”也是因为“意”的映照而呈现的“境”。它们是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形成发展的,并不断地盛开出更加复杂、更加充分、更加丰富的美学形态:它是具象的,又是写意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它是直感的,又是默会的;它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它是真实的,又是空灵的。江南美学始终陶醉在这种表达与非表达、表达与无表达、表达与反表达等各得其所的表达之中,从不装腔作势,从不强人所难。所以说,用意境来概括江南美学最为贴切、最为自然,也是最能勾起人们审美想象力和无限生命乡愁的准确表达。
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曾有过两套美学体系: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建立了以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则建立了以意境为特点的美学体系。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是意境的基础,但意象不等于意境。意境除了意象的特点之外,还有一种意在言外、境生象外的特点。也就是说,它既有特定意象的直接性、明确性、可感性,又有想象的宽泛性、无限性、多意性和不确定性。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境的内涵却大于意象。说得再明确一点,这就是意象也许能够揭示生活中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某种意味,但意境一定要超越具体事物和具体事件,从整个人生的角度去揭示出更加深刻的哲学意味。
对于江南美学来说,意境所呈现的方式,可以表述为我们所看到的引起我们所想到的,而我们所想到的一定要比所看到的多得多。当像内之像与景外之景,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成为一体时,这就应该是江南美学在意境的凝聚中最终呈现出来的美感景象。对于这个问题,开始时还是心存疑惑的。因为意境作为中国诗学的美学范畴,它所覆盖的是滔滔不绝的诗歌长流,并不特指江南也不是专用于江南。擅自拿来概括江南的美学境界,或者说用此来定义江南的美学特色,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作者对此也没有否认,认为意境肯定不只属于江南,但绝对青睐江南,因为江南的意境与生俱来,江南是孕育意境的风水宝地,也是升华意境的人间天堂。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江南美学,该书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江南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江南美学阶段。从远古的良渚文化到三国西晋时期。这时“江南”在古人的眼中、心中是飘忽模糊移动的,还没有与现在的概念重合,尚处于泛江南的大框框里。没有基础的定型,也没有系列上的丰满。二是江南美学阶段。从东晋开始,南京有了政治上的高位;从唐代开始,扬州有了经济上的高位;从南宋开始,杭州有了文化上的高位。这个阶段是江南美学全面形成、演进和定型的时期。三是后江南美学阶段。这是近现代意义上的江南美学。受古典美学的日益成熟和西风东渐的影响,江南美学赢得了中西文化的互相关联、互相矛盾、互相纠缠、互相渗透和互相换位,这给江南美学带来了更加开阔的视野。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1/0122/546.html
上一篇:中职校传统文化读本编写实践研究
下一篇:上海启动“中小学生 健康教育读本”修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