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让审美烛照小学音乐教学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是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研讨的重点。下面以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有效凸显审美这一音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是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研讨的重点。下面以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有效凸显审美这一音乐教学核心,塑造、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认识与实践。

一、开展音乐审美教学的意义

(一)彰显音乐价值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有效的表现音乐艺术和创造音乐艺术等实践学习活动,实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爱好音乐的情趣,使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太阳出来了》一课,这是一首云南风味的歌曲,富有浓郁的彝族民族风格,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聆听范唱、分乐句学唱、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自己编创动作表现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体验了彝族人们的欢喜之情,在优美的旋律、欢快的律动表演中提升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

(二)完善学生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塑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而音乐审美教育即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身心受到熏陶,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健全学生的人格。这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实现美育陶冶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诉求。

以《卖报歌》的学习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这首20世纪三十年代的儿童歌曲,首先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卖报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民众的苦难生活;接着实行分段学习学唱歌曲,来更好地体会歌曲中报童的心情——波三折的经历(快乐→焦灼→低落→幸福激动),这样学生在演唱时感情充沛,制作乐器、编创动作来表演歌曲,从中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面对困难、挫折应积极乐观对待,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二、开展音乐审美教学的策略

下面以歌曲《采山》的学习为例,谈谈在开展学生审美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兴趣——发现美

在开展音乐艺术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去探寻新知,从而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做铺垫。而音乐审美教学是让学生自身感受、领悟音乐情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切近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增强自身体验等方面,来提升学生发现音乐艺术之美的情趣。

《采山》这既是一首充满阳光朝气的儿童歌曲,又是以学生的体验实践教育为主线的音乐课。所以在教学伊始,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以《郊游》的音乐为背景,让学生介绍自己对郊游的感受,学生兴致盎然,从多个角度介绍自己的情感体会,这样自然引入《采山》的教学。

(二)营造氛围——欣赏美

美育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教师适时营造美育的氛围,让学生用心感受美无处不在,从而获取美的体验、感受。平时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音乐学科的特征,运用游戏教学、律动教学、故事讲述和表演活动等诸多种类型活动,让学生从中欣赏音乐之美,更好地来领悟音乐之魂。

在学唱歌曲之前,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歌曲节奏和情景之美,先播放歌曲《采山》,让学生聆听,在头脑中设想一群可爱的小姑娘在山里采好了蘑菇,便玩了起来,出示节奏(让学生熟悉前十六、后十六节奏),从中体会她们玩耍的场景,其中一位叫“丫丫”的小姑娘,她在山里采了哪些食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很高兴、也很安静的欣赏歌曲,为后面的学唱做好铺垫。

(三)提升能力——创造美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切实投入到音乐学习实践中,利用欣赏、歌唱、表演、演奏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等方式,激发其思维想象力和动作展示能力,从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情感有效融入在创作的实践活动中,创造音乐之美。

审美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审美烛照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通过乐于发现音乐之美,真情感受、体验音乐之美,善于创造音乐之美,进而不断提升其音乐文化素养。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1/0326/934.html



上一篇:精准视域下危重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
下一篇:声乐作品沁园春雪的艺术形象与演唱实践分析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