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读本》栏目设置[06/29]
- · 《情感读本》收稿方向[06/29]
- · 《情感读本》投稿方式[06/29]
- · 《情感读本》征稿要求[06/29]
- · 《情感读本》刊物宗旨[06/29]
试论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纵观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母亲形象,虽然刻画、塑造不尽相同,但在精神品质上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勤劳、坚强。在语文教材中,所选取文章里的母亲形象都以中国传统母亲为原
纵观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母亲形象,虽然刻画、塑造不尽相同,但在精神品质上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勤劳、坚强。在语文教材中,所选取文章里的母亲形象都以中国传统母亲为原型,表现母亲无私奉献、关爱子女的伟大精神和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本文对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类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旨在为语文教师讲解这类文章提供借鉴。
一、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类型分析
1.诚实守信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为人处世的必备条件。作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要做到诚实守信,不欺骗别人,凭良心做事。例如,课文《中彩那天》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在帮同事购买彩票时,意外中了一辆汽车。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父亲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把彩票还给同事。全家人尽管生活拮据,仅靠父亲的工资维持生计,但是父亲和母亲总教育“我”要讲诚信,守信用。父亲母亲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上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课。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父亲的做法有多么明智。虽然中彩那天家境依然贫穷,但却是人生中最富有的一天。在对待这件事上,母亲更是忠于自己的内心,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金钱上虽然贫穷,但是精神上这一家人富裕无比。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虽然贫穷,但坚守原则、忠于内心的母亲形象。
2.深明大义型
深明大义是指能够识大体,顾全大局,按原则做事。例如,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心性坚韧的母亲形象。课文中的母亲是革命家李大钊的妻子,名叫赵纫兰。赵纫兰为了丈夫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无怨无悔地为丈夫付出、奔波。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后,赵纫兰告诉女儿:“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她教育孩子要为国争光,勇于革命。作为妻子,赵纫兰是丈夫的贤内助,革命事业上的同行者;作为母亲,赵纫兰为子女树立了榜样,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但眼界不局限于让子女安全、简单地活下去。在那个年代,母亲可以舍弃小我、舍弃小家,支持子女、丈夫的革命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她是一位深明大义、境界高远的女性,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3.勤劳善良型
勤劳善良这一美德一直广为传承,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不管经历多大的艰难困苦,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本性。例如,课文《穷人》讲述了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邻居孤儿的故事。课文开头对渔夫家的生活环境做了简单描述,可以感受到渔夫家境贫穷,五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的了,但是在妻子桑娜的勤劳操持下家庭很温馨。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桑娜仍能坚守善良的本性,收养邻居家的孩子。课文不仅淋漓尽致地把母亲无私伟大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深深的爱。
在那种黑暗的社会中,穷苦人的生活实在难以维持,生计难寻,生活难以自保。渔夫一家本就贫穷,连自己的孩子都难以抚养,但邻居去世,遗孤还小,没人抚养。在自身本就困难的情况下,桑娜还是坚持把邻居的孩子抱回家。善良的人在自己很贫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吃再多的苦也要帮助别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人感动。
二、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教学建议
1.注重母亲形象的多元化解读
作为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做到全面研读,才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教学关于母亲主题的课文时,教师要从文章内容、主题、写作背景、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作者的写作心境等方面进行解读,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比如,对于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可以先从了解作者的写作心境入手进行解读。老舍先生是一个内敛含蓄的人,不擅长情感的铺陈宣泄,但是在品读《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们能感受到平淡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奔放感情,被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被作者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那么,作者的情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带着疑问,我们研读文章内容、主题。老舍笔下的母亲不识字,勤劳诚实,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母亲热情好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母亲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作者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和无法报恩的愧疚之情,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在语言的运用上,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朴素生动,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和永世不忘的深情。“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在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体现在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上。教学中,只有这样细细研读,多元化解读,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此外,辩证思考、多角度分析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紧扣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多元认识、多元解读。全面、辩证地分析不同文章中的母亲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章,更好地理解母亲形象。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1/0623/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