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读本》栏目设置[06/29]
- · 《情感读本》收稿方向[06/29]
- · 《情感读本》投稿方式[06/29]
- · 《情感读本》征稿要求[06/29]
- · 《情感读本》刊物宗旨[06/29]
美学论文_当代美学论争中的方法论、本体论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一次美学论争,主要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问题,没有形成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自觉。它们分别依据物质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得出了认识论的结论。
文章摘要: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一次美学论争,主要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问题,没有形成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自觉。它们分别依据物质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得出了认识论的结论。在方法论方面主要是采用了演绎方法,即从物质或社会存在来推导出美的主客观性。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美学论争,主要讨论美的本质问题,其中反映论美学坚持物质本体论,而实践美学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在方法论方面,蔡仪一派主要是依据经验归纳方法,提出了“美是典型”的论断,而李泽厚则采用了逻辑-历史的方法,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观点。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展开了第三次美学论争,主要是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包括新实践美学和李泽厚后期美学的论争。后实践美学提出了存在本体论,而新实践美学也转向了本体论建构,如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李泽厚则建立了情本体美学。在方法论方面,后实践美学提出了现象学方法论,建立了审美现象学;而新实践美学还没有形成方法论的自觉,还是采用了逻辑-历史的方法。李泽厚依据中国文化传统,建立了情本体美学,属于经验归纳方法。
文章关键词:美学论争,方法论,本体论,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
论文作者:杨春时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论文分类号: B83-0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qikandaodu/2021/0902/1689.html
上一篇:
电信技术论文_基于多操作网络的图式多域语音
下一篇: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论文_历史记忆、影像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