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跨越三千里的五个扶贫读本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临安到施秉,是跨越1500公里的距离,从2013年到2020年,是结对帮扶的八年,时空坐标绘制成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全景图,五个扶贫读本,就像五个手指,只有组合成一只手,才能告别

从临安到施秉,是跨越1500公里的距离,从2013年到2020年,是结对帮扶的八年,时空坐标绘制成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全景图,五个扶贫读本,就像五个手指,只有组合成一只手,才能告别贫困旧生活,才能携手奔小康,才能在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凝聚成奋进的力量。

香菇基地

珠芽魔芋

虫草鸡

一人之幸

秋雨初歇,双井镇双井村的龙冒海站在自家门前,身后的堂屋地面上晾晒着稻谷,这是昨天在镇政府工作人员和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从稻田里收割回来的。谷粒归仓,看着一地的稻谷,龙冒海前几天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刚从村里民宿做完清洁工作的她,正等候孩子放学回家,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40岁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日子慢慢好起来之后,能够看着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龙冒海一家曾经是双井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她至今还记得命运将她拖入几乎绝望境地的那一幕。五年前,最小的孩子龙星星出生不久,她便接到了远方传来的噩耗:正在浙江杭州务工的丈夫,因为身患疾病撒手人寰,没能在最后见上丈夫一面的她,顿时感觉天塌了下来,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丈夫就是顶梁柱,当这一支柱轰然倒塌,希望在哪里?而令龙冒海雪上加霜的是,丈夫去世后不久,卧床多年的婆婆也离开了人世。丈夫和婆婆去世的双重打击,让龙冒海陷入了绝境,她不仅失去了身边最亲的人,而且要面对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当一家人挤在破旧的危房里,当一家人生活在贫困中,以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龙冒海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但是在告别贫困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是坚强的,也是幸运的,在扶贫的道路上,她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得到了临安协作项目的实惠,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爱:2017年被认定为D级危房的破旧木屋被拆除,政府补贴给她家的35000元用以重新改造,现在二层楼的水泥房矗立在村道旁;2019年她在附近民宿务工,全年收入达到10000元,她通过种植水稻、蔬菜获得经营性收入2000元,再加上一家人的低保金和村里各种产业项目分红和政策补助,2019年家庭收入达到32560元。

现在龙冒海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告别破旧危房住进新房,家里已经添置了冰箱、电视机等家电,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中,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和美。在二楼房间的门上,贴着一张画,画上的小兔子正眯着眼睛微笑,兔子身体世界里是一张宽大的床,是整齐的桌椅,是快乐的孩子,这是大女儿龙春花画的一幅画,虽然画作只是涂鸦,但是折射出的是孩子对于更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已经从悲伤中走出来的龙冒海,现在挂在嘴边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很好的,有什么困难都帮我们,都是他们给我们弄好的。”她质朴话语中的“他们”是自己感恩的对象,正是他们使像她一样的贫困户走出阴霾,而未来走在小康路上的她,也许正像她穿着的那双拖鞋,上面红色的SMILE图案,正以一张展开的笑脸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一户之立

曾经遭遇家庭变故的龙冒海,在扶贫政策的红利之下,用一个女人柔弱而坚强的肩膀,在幸运而幸福的道路上迈进,而对于杨柳塘镇高塘村的杨昌付一家来说,这几年从脱贫到富足,深深感受到的是就业扶贫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今年2月,临安区·施秉县“抗疫情·保就业”农民工返岗运输首发仪式在施秉举行,这是疫情期间开出的首趟“点对点”专车。为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岗的出行难题,两地有针对性制定农民工返岗运输组织方案,采取统一包车分批输送的方式组织农民工返岗务工,以“一站式,点对点”直达包车模式,积极做好特殊时期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保姆式服务”,帮助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40多名农民工在经过承诺书签字、体温监测之后,踏上了由施秉发往杭州临安和广东的省际班车,潘艳红就是坐上了开往临安的专车,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和丈夫一起,这几年潘艳红一直在浙江务工,甚至老二和老三都在临安出生,这次返岗的潘艳红在就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和临安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在临安这个“第二故乡”,潘艳红深深感受到了温情,她在临安环申包装新材料服份有限公司上班,两个人合住的宿舍不要钱,单位食堂就餐也基本免费,而从事叠袋工作的她每月工资收入4000余元,就是靠着稳定的收入,她和丈夫多年积攒下来的钱都寄回了老家,也正是靠就业扶贫的务工收入,2017年全家告别了贫困,去年他们更是花费了30多万元,在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为了新生活打拼的潘艳红,一说起临安,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谢谢临安!”成为她最真切的表达。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zonghexinwen/2020/1020/482.html



上一篇: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下一篇:小小说|朱承荣:名人村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