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父母为何要与孩子在知识上、情感上进行亲子交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生活中,我发现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几乎处于“没有交流”的状态。比如在餐厅、游乐场等场合。 是不是有些惊讶和怀疑?“父母和孩子怎么可能不产生交流呢?” 但是,只要仔细观

生活中,我发现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几乎处于“没有交流”的状态。比如在餐厅、游乐场等场合。

是不是有些惊讶和怀疑?“父母和孩子怎么可能不产生交流呢?”

但是,只要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情况甚至很普遍:除了父母需要管理孩子的时候,父母很少跟孩子互动。而且即便是管理,往往也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非打即骂的方式,父母问题喜欢命令、恐吓、威胁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达到让他们听话的目的。

这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之间除了管理之外,就是0交流!在知识上、在情感上、在身体上的接触上……因此,父母往往总是觉得孩子不听话,无法指导他们,主要还是交流上出现了问题,因为没有良好的亲子交流,就没有建立亲密关系和安全感。那么,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哪一种现象?父母为何要与孩子在知识上、在情感上进行亲子交流?

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父母与孩子交流,只管理不交流

很多父母,喜欢管理孩子,自己却不是很注意作出榜样。

比如,有一天在一个面馆吃饭时,有一对母子就坐在我的对面。在用餐及等餐的过程中,这对母子一人一部手机,各自玩各自的。妈妈偶尔会催促自己的儿子:“快吃快吃,你就不能吃完再玩手机吗?”

她自己却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手机,连头都没抬一下。结果呢,儿子“嗯”答应了一声,跟妈妈的样子一模一样,眼睛一直在看手机。

后来,妈妈自己吃完饭,这才发现孩子饭才吃到一半,突然大发脾气,呵斥儿子:“不是让你吃完再玩手机,怎么就是不听话,现在给我把手机放下!”孩子这才放下了自己的手机,匆匆忙忙吃完两个人离开,在整个用餐的过程中,这母子间除了这两话,没有有其他的互动和交流。

二、父母为何要与孩子在知识上、在情感上进行亲子交流?

1.知识交流,胜过了培训班

生活中,很多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培训班,但事实上,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聊聊在书中看到的故事,问其中的问题,并互相讨论,胜过把孩子送进培训班。

  • 比如,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孩子感兴趣的信息都告诉他,也请孩子畅谈自己的看法。
  • 而如果孩子正处于爱问“为什么”的年龄,父母就一一作答,实在答不上来,可以记下来,查到准确资料之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

如果能够经常这样聊,亲子之间的交流就应该很顺畅,而且,进行这样的知识交流,为孩子答疑释惑,这样的亲子时光也很幸福。之所以说这样的知识交流比培训班要强,主要是因为孩子天性喜欢亲人的指导。加上随时都在生活中进行实地教学,孩子看到什么就可以问什么,除了非常直观,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父母进行探讨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质疑与独立思考能力。

2.情感交流,会给孩子带来可靠的安全感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冷淡,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孩子传递关爱温暖。

似乎不管在哪里,只要孩子们不吵不闹就是听话和乖巧的表现,所以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父母们会给孩子手机,父母自己也是手机控。因此,平时父母对孩子的交流是这样的——

  • “该吃饭了!”
  • “该睡觉了!”
  • “该去洗手间了!你别看手机了,都看2小时了,小心近视!”

这就是现下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管理,像对待电子产品一样的冰冷和程序化,发号自己的命令。

孩子自然听不进去,因为父母也一直在看手机。父母就开始骂、打孩子,孩子就开始哭闹,家庭的氛围一片狼藉。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放下手机,和孩子多互动、多交流。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是一起看看窗外的风景、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相互握握手、拍拍肩膀,凉了给孩子们盖上毯子……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自然会心满意足、很开心,重要的是,这样亲密的互动,让彼此之间都很愉悦,会给孩子带来牢靠的安全感。

三、写在最后

关于父母为何要与孩子进行情感上和知识上的交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训班无法替代,二是加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身心健康的人。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zonghexinwen/2021/0212/596.html



上一篇:感情中,男人越是在乎你,就越不会对你说这4句
下一篇:倪萍3段感情遇“渣男”,前夫狠心抛弃患病儿子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