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情感博主发文,孩子连难过的事都不愿和你分享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夜深的时候,网友们总喜欢谈论一些触及人内心的情感话题,这不就在某天深夜,微博上一个话题又悄悄出现了,“ 有必要和父母分享难过吗? ” 话题的发起者是一位普通网友,她说

夜深的时候,网友们总喜欢谈论一些触及人内心的情感话题,这不就在某天深夜,微博上一个话题又悄悄出现了,“

有必要和父母分享难过吗?

话题的发起者是一位普通网友,她说,自己作为女儿,有时候真的

不知道该不该跟父母分享生活中那些难过的事情。

听到这样的说法,可能屏幕前的广大父母们觉得有些不解了,

孩子不就应该跟父母多交流沟通吗?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啊,

有什么不能和父母说的呢?

可是站在这些孩子的角度,他们有时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有时候父母不但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反而会在孩子的伤口上“

撒盐

”。

就像这位网友说的,他有一次在工作中受到了其他同事排挤,下班后打电话跟妈妈说了内心的烦闷,结果妈妈反倒没有安慰她,

还把她数落了一顿

父母的理由是如果你为人处事都很好,别人会排挤你吗?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这让本来想找父母诉苦缓解苦恼的孩子

更加苦恼

了。

因此这位网友觉得,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瞬间让人觉得“

再也撑不住了

”,想找家人倾诉,但每次的

沟通效果都不太好

所以如果你遇到难过的事,

你会跟父母分享吗

?许多网友也纷纷被这个话题引发共鸣,留言的态度不一。

情感博主发文质问: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

情感博主深夜发表感想

因为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位网友的提问,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其中不乏微博上的大V情感博主。

一个名为“

别人家的妈妈

”的情感博主这样说,他在生活中遇见很多这样的父母,当孩子有了烦心事想跟你分享的时候,

他反而会再把孩子骂一遍

他认为这种父母打击是的话与非常不利与教育,也不利于和孩子的后续沟通,没有孩子会天生抗拒自己父母的,所以成长过程中是

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和家长沟通?其实就是父母自己啊。

在文章最后,他发出了这样的质问:当你们责问孩子“

为什么不跟我沟通”

的时候,有没有想过,

“沟通”是双向的

,是需要到反馈的,你们给过孩子能让他们愿意继续沟通的反馈吗?

你想想,

你的孩子连难过的事情都不和你分享了,你这个父母做得有多失败!

孩子不与父母沟通的愿意其实出在父母身上

一些态度比较激动的网友纷纷在文后留言支持,表示“自己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原因就像博主说的那样。

有的网友说他连

喜悦

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了,因为小时候他自己攒零花钱买了一个漂亮的本子,兴奋地拿给妈妈看却遇冷。

妈妈对他说,

你哪来的钱?你钱多没地方花是不是?

听到这样的话语,不知道家长们心中是不是一惊,才发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有意无意的时候对孩子说过这种话。

有时候工作太累回到家,就想休息一会儿,但孩子特别闹腾,一会儿说说这说说那的,最后给家长惹烦了,

随便说了句话搪塞过去

,或者直接不耐烦地摆摆手。

“乖,去那边玩儿去,爸爸累了一会儿再陪你。”

也许就是这些无所谓的瞬间,慢慢断送了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机会,直到某一天我们才

猛然发觉,孩子好像不喜欢和我们说话了

这位博主还说道,父母想要孩子跟自己多沟通、加强交流是好事,但是首先父母要学会“

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父母要学会“好好说话”

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不能“好好说话”?

这位博主口中的“

好好说话

”指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大概就是指一种设身处地理解的能力,以及用于语言表达出理来的能力吧。

其实说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别人,无非就是

共情的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要把你感受到的

表达出来

,让人知道你感觉到了,这也很重要。

然而这两个方面,

一直是我国教育中所缺失的

,经常被我们忽略去培养。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zonghexinwen/2021/0329/945.html



上一篇:夫妻靠什么维持感情说到底,其实就这两样东西
下一篇:未来5年财运感情双双翻红的3大生肖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