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知青情感故事一张合影照片,他和陕北女子走在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文友杨云正是北京人,退休前在报社从事文字编辑工作,退休后在今日头条申请注册了一个头条号,发表一些有关旅游攻略的文章和图片,得到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好评。我就是

我文友杨云正是北京人,退休前在报社从事文字编辑工作,退休后在今日头条申请注册了一个头条号,发表一些有关旅游攻略的文章和图片,得到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好评。我就是通过头条号,和杨云正老师认识的。去年八月末,杨云正老师到我们这旅游观光,我有幸和他坐在了一起。闲聊中,杨老师说起了他家的情况,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的哥哥杨云方是一位下乡知青,至今还生活在陕北延安市。前天和杨云正老师视频聊天,说到了我的头条号,他说很喜欢看知青上山下乡真实的生活故事,并把他大哥的微信号告诉了我。随后,我加了杨云方老师的微信,他很快就回复过来,我俩通过微信语音聊了好半天。

杨云方老师很随和也很健谈,有浓浓的陕北口音,他跟我讲述了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点点滴滴和现在的生活状况。1969年春节前,那天是1月23日(腊月初六),天气特别冷,杨云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把他送上了北京开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看着站台上哭哭泣泣送行的人群,杨云方心里一阵酸楚,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含泪挥别父母和弟弟妹妹,杨云方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离开了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北京城,走向了广阔的农村。到达陕西铜川火车站后,杨云方又和几十名北京知青坐上了开往陕北的汽车,一路风尘仆仆,忍饥受冻,于1月27日上午乘坐毛驴车到达了陕北的王家坝大队,他和九名北京知青被指派到第二生产小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被分在第二生产小队的这十名北京知青六名男生(包括杨云方),四名女生,他们都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当时杨云方刚满十六岁,他和一名叫张爱京的女生同岁,两个人还是同一天生日。年龄最大的是张爱京的表哥,他叫刘飞,十七岁,个头不高,长得很结实,大家推选他为集体户户长。知青们居住的那两孔土窑是队里的老羊倌韩大伯的窑洞,韩大伯是个老光棍,也是队里的五保户。二队的王队长头两年就说让韩大伯不要出山放羊了,队里照样给他记工分。可七十岁的韩大伯闲不住,他说自己的身子骨硬朗,赶几十只羊上山还能行。北京知青到来的前几天,韩大伯看王队长为知青们的住处愁肠,他就把行李搬到了牛棚,和队里的饲养员同住一铺火炕,把自己家的两孔土窑让给北京来的知青居住。队里的牛圈和羊圈都在一个大院,饲养员居住的那孔窑洞也很宽敞,窑里有锅灶,吃住都很方便。为此,王队长感动地落泪了。韩大伯却说:我一个老汉在哪吃住都行,这有啥嘛。安顿好知青们的住处,王队长安排他的婆姨临时给知青们烧炕做饭,他就带领知青们上山打柴。王家坝大队周边都是黄土高坡,丘陵纵横,烧柴极为紧缺。幸亏韩大伯储备了一些烧柴,不然知青们烧火做饭都成问题。第一次上山砍柴,正好赶上大风天,凛冽的北风寒冷刺骨,冻得知青们瑟瑟发抖,四名女知青都冻哭了。大半天的时间,王队长打了一担柴,十名知青一人背回了一小捆茅草和荆条。看知青们冻得可怜,王队长就没再让知青们上山打柴,他把队里的秫秸杆给知青们拉来了辆架子车。到公社粮站给知青们领口粮时,王队长又让社员给知青们买了五百斤煤炭。知青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都由王队长为他们操持。到陕北的第一个春节,知青们的年夜饭是王队长和老羊倌韩大伯帮忙做的,知青们也一起动手,杨云方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了陕北的土豆(洋芋)馅饺子和炸油糕,酸菜、萝卜和土豆都是社员们给知青送来的,王队长给知青们端来了一盆咸菜疙瘩和腌辣椒。猪肉和羊肉也都是王队长领着知青们在集市上买回来的。春节过后,队里也没什么农活,社员们都闲在家里,有的人串串门子扯扯闲谈,有的人躺在自家的土炕上享清福,也有走亲访友送礼的。知青们没啥事,就到邻村找找同乡或同学,虽然离家时间不长,可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插队,他们还是很想和熟人聚一聚。正月初四那天,刘飞吃过早饭就去山后找他的同学了。张爱京也想去青平川找她的同学,可去青平川要翻两架山,张爱京一人不敢去,那几个女知青也不愿陪她去,张爱京只好拉上杨云方去了青平川大队。到达青平川大队她同学居住的知青点时,天都快晌午了,在异乡看到亲爱的同学,大家都激动地拥在了一起。当时几个知青正在土窑门外照相,他们就招呼张爱京和杨云方一起照。杨云方本不想照,一个男知青硬是把他拉了过去。就在这时,土窑里走出一个年轻女子,她是给知青们做饭的,大家也邀请她一起照。到达陕北后,杨云方那是第一次照相,可惜不是跟他们知青集体户的合影。那张合影照十几个人,杨云方就认识张爱京,紧挨着他的就是给知青们做饭的那个陕北女子。那天从青平川返回王家坝大队时天都黑了,累得张爱京和杨云方第二天睡了整整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劳动的忙碌劳累,杨云方和张爱京早就把在青平川照相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他俩更没奢望能得到一张合影照片。春耕春播结束时,公社知青办专门派摄影师到王家坝来为知青们照相,那天杨云方正好去了公社供销社,他就错过那次照相的机会,二队知青集体户的合影照,就少杨云方一个人。为此,杨云方懊恼了大半年。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zonghexinwen/2021/0523/1390.html



上一篇:“新型情感暴力”蔓延: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
下一篇:测你2021年专属感情、事业、财富、健康运,超准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