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情感树洞|表达爱的能力,值得终身学习

来源:情感读本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树洞提问: 对孩子的爱,需要表达吗?前阵子高考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爸爸打出“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横幅,我很喜欢这位爸爸写给孩子的话,更喜欢这位爸爸脸

树洞提问:

对孩子的爱,需要表达吗?前阵子高考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爸爸打出“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横幅,我很喜欢这位爸爸写给孩子的话,更喜欢这位爸爸脸上的笑容……可和同事交流,有人觉得:“爱不爱孩子、家庭关系如何,家长和孩子自有感受,拉个横幅有点儿舍本求末了。这样不利于自发的、主动的关系。”

我们对孩子的爱,除了实实在在的日常关怀和照顾外,需不需要勇敢地表达出来?先说敢不敢,再看能不能,最后再说该不该好不好,怎么到了这些家长,就是先讨论好不好,再说能不能这样做了呢?

本期心理专家团专家蒋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先回答开篇的问题:需要。对孩子的爱,需要表达。火热的横幅、亲切的话语、细致的照顾、无言的支持、肢体的亲密……表达方法有无数种,无论采用哪种,都是“意愿(敢不敢)、行为(能不能)、价值(好不好)”的互动,而这三者无需分出先后,凝聚一体,才是完整的表达爱的能力。

表达爱的能力值得每个人终身学习,它不仅有助于改善当下的关系品质,也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诸多观察研究发现,善于表达爱的父母所养育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拥有积极的人际环境。从何学起呢?这里有三条建议。

  • 去除表达障碍

“爱你在心口难开”是东方文化的鲜明特性。越是亲密的家人之间、越是深厚的亲缘情意,表达起来越羞涩,甚至羞耻。造成这种障碍的最主要原因,是长久形成的社会序列。东方社会强调权力、资历,父母的权威性要求往往压制亲密的本能,尤其父权,强调崇高与尊严,在子女养育中偏重控制、教化,而回避与子女、家庭成员的亲近。同时,传统的孝道和社会道德中复杂的行为模式,也湮没了平等、自发、自然的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一代代成长的人们,必然缺乏表达爱的能力。

所以,要学习表达爱,首先要建立开放、多元的观念体系,像导演李安说得那样:“我不要我的孩子孝顺我,他爱我就行了。”

  • 了解爱的真谛

如前所说,爱是平等、自发、自然的。而心理学中对爱的解释,是“无条件支持他人实现其愿望”,这进一步揭示了爱的真谛:要充分尊重被爱者的主体性,不能在他(她)身上投射自己的愿望,或控制利用对方;还要坦荡无私,不能把爱作为利益交换的条件。“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就是一个“无条件”的表达,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更多时候,我们习惯将爱与奖惩结合——“你听话我就爱你”“你优秀我就爱你”“你爱我我就爱你”——那其实是与爱相悖的。

了解爱的真谛,确信自己真正爱着孩子,才能作出勇敢、真挚的表达。

  • 寻找独特方式

抱着一颗真挚的心,也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人认为大庭广众下拉横幅是挑战,也有人觉得一对一说出心里话更难。这是一个发现与适应的过程,不要害怕,在尴尬中磨练,会逐渐体验到能力提升带来的乐趣。在建立属于自己与孩子的独特方式之前,可以多做些尝试,比如——

“愿望清单”:让孩子列出真实的愿望,不评论、不批判,而将之作为支持的标的,与孩子共同讨论、完善它;

“YOUR HOUR”:与孩子约定每天或每周的专属时间,无限制地倾听交流或做孩子要求的事;

“爱的代号”:形成一些特定的语言、手势、符号等,私密传达爱的信息;

“爱的小事”:在触手可及的每个细节中、用各种“小花样”表达爱;

“反道而行”:在某些特殊时刻,打破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固有印象,严肃的偏偏去搞笑、懦弱的忽然变大胆,为孩子来一次出乎意料的表现,留下爱的深刻记忆。

愿每个人都能尽情表达爱。那样,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zonghexinwen/2021/0620/1546.html



上一篇: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更好构建幼
下一篇:她是马思纯小姨,丈夫感情绯闻不断,她却丝毫

情感读本投稿 | 情感读本编辑部| 情感读本版面费 | 情感读本论文发表 | 情感读本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情感读本》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