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读本》栏目设置[06/29]
- · 《情感读本》收稿方向[06/29]
- · 《情感读本》投稿方式[06/29]
- · 《情感读本》征稿要求[06/29]
- · 《情感读本》刊物宗旨[06/29]
在“美”中体验生命的情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美”中体验生命的情感 ——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读本带来了什么 光明日报记者 殷燕召 光明日报通讯员 龚朵拉 近来,关于“美”的新闻频频引发热议:在微博热搜词条“奥
在“美”中体验生命的情感
——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读本带来了什么
光明日报记者 殷燕召 光明日报通讯员 龚朵拉
近来,关于“美”的新闻频频引发热议:在微博热搜词条“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下,不少网友不禁感慨,原来美感从来不专属于白瘦幼;另一词条“掉进医美陷阱的年轻人”更是关注到当下的年轻人对于“美”的焦虑;而近来“流量明星”带偏审美观的讨论更是甚嚣尘上。关于审美的讨论让人思索,究竟什么才是美?应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美的教育?
早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家就明确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到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次对美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面临如此重要的课题,日前,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读本,试图用丰富多元的话题在心灵深处播撒美的种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提供范本。
4月29日,西安市碑林区东羊市小学的学生等待进行戏曲韵律操表演。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学会在自然中发现美
什么是美?美来自哪里?“这可能是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学术课题。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小学教师来说,却相对简单。”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中美术教师蔡烨说,“用美点亮学生心灵,真的很简单。花开在学校的苗圃里,很少有学生去关注这花美在哪里。但是,把它剪下一两枝,错落有致地插进花瓶里,或随意交叉摆在白纸上,立刻就会引来一片惊叹,真美啊!”对于如何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蔡老师的感受是:巧妙利用空间、明暗等美术基本元素,就能让孩子们意识到美首先源于自然。
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伟对这种审美教育深表赞同,他说:“针对青少年应落地讲美,用他们身边的事物讲述美,实实在在地告诉他们美在何处。我们一直提倡,最好的美育就是要扎根自然、扎根生活。与其在教室里讲述美的知识,不如让孩子们走到生活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山水云月、花草虫鸣,在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发现美的奥秘。”
在周伟看来,自然就是最生动的美育课堂,色彩、线条、图形、明暗、肌理……所有这些美涉及的基本元素,都能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取。老师在自然中教会青少年美的规律,再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表达生活中更多的美,这正是美育的魅力所在。
“孩子们对美的发现与表达确实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蔡烨介绍,她在引导学生对照身边的环境认知“美”后,布置了一个以“春天与鲜花”为主题的随手拍作业。作业交上来后,真的惊喜不断:有运用空间技巧拍微距、近景的,有运用光线明暗拍颜色变化的,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张用微距拍摄的桃花,花朵上停留着一只小蜜蜂,脑袋钻进花蕊里,蜜蜂黑黄条纹滚圆的身体在花瓣一丝丝浅浅的脉纹映衬下,更显得萌态十足。“虽然存在抖动导致的画面质量等方面的瑕疵,但‘美的种子在发芽'是不争的事实。”蔡烨道。对此,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薛倩琳认为,义务阶段的美育教育,就是要这样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以丰富多元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学生领略美的趣味、启发审美感受,体会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在文化中感知美
8月4日,昆曲《狮吼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戏曲讲述了眉山书生陈季常惧内的故事,演出中除了风流却惧内的陈季常和娇媚又泼辣的柳氏这对主角外,同样胆小惧内的审判官、土地公公这样的丑角也凭借滑稽生动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提起丑角,人们常常把它和“丑”联系起来,确实,丑角没有小生的俊俏,比不上老生的潇洒,也不敌武生的英武和花脸的粗犷。丑角扮相滑稽,那面部中央抹上“白豆腐块”的脸谱确实与美沾不上关系,不管其扮演的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人物,每每出现在戏台上,光是那丑得怪诞的装扮就已让观众捧腹大笑了。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刘亚刚却说:“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丑角排在末位,看似地位最低,但在戏曲中却是一个重要角色。戏班中常言‘无丑不成戏',丑角扮演的人物三教九流俱全,要熟知众人念唱做打的技艺,还需胆识过人、才思敏捷,按如今的话说,丑角得是‘十项全能'才行。丑角的插科打诨、说笑逗趣,对推进戏曲情节必不可少,他在舞台上的表演看着轻松,实则是多年的苦练所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诗最能形容丑角的表演艺术。”
文章来源:《情感读本》 网址: http://www.qgdbzzs.cn/zonghexinwen/2022/0422/1947.html